top of page

呃人嘅總現金價值比率

  • Writer: Simon Liu
    Simon Liu
  • 12 minutes ago
  • 2 min read
ree

好多客戶買咗分紅保單之後,每年收到Annual Statement,見到有個「總現金價值比率」,成日都以為呢個就係公司派紅利嘅實際表現。數字通常八成幾、九成,好似幾靚仔。


但事實上,呢個比率好多時候係「化妝」出嚟嘅,唔係真正反映公司有幾誠信。點解?因為佢將「保證金額」同「非保證紅利」一齊加埋嚟計。因爲保證部分一定係100%,咁樣自然會拉高個比率,令到條數冇咁難睇。


點解會有呢個數字?原因好簡單:有啲公司履行比率實在太差(唔開名,費事有人小氣,尋仇),如果淨係攞履行比率出嚟,客戶一睇就知唔掂。於是就「絞盡腦汁」,發明咗「總現金價值比率」呢個新指標,然後教啲Agent點樣講,於是客戶聽落去,好似「都派到八、九成,OK啦」,


例子説明:

保證金額 = $100萬

計劃書預期非保證紅利 = $60萬

(呢個比例就係市場上普遍計劃第10年的大概比例)

實際派到非保證紅利 = $30萬

「總現金價值比率」:130 ÷ 160 = 81.25%。睇落唔係太差。

但實際上,履行比率:30 ÷ 60 = 50%!!

 

睇唔睇到分別?明明只派到一半,履行比率得50%,但經過「化妝」之後,就變成81.25%。呢個就係所謂「粉飾太平」,令到條數冇咁難睇。


履行比率 vs 總現金價值比率

要搞清楚,兩者本質完全唔同:

- 履行比率:係保監局為咗增加投保人知情權而推出,屬於監管要求,一定要公開披露嘅數據。佢直接反映咗「當初承諾」同「實際派發」之間嘅落差。

- 總現金價值比率:係個別保險公司發明出嚟嘅(雖然而家全行都跟,因為如果人哋有你冇,就好似披露不足),但本質上係用嚟掩飾真相。

 

所以,精明投保人一定要記住:睇「履行比率」先係重點,唔好聽啲Agent講咩「總現金價值比率」。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